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汽车产业,从智能驾驶到智能座舱,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,AI技术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。
在智能驾驶领域,大模型推动算法架构从“规则驱动”向“语义理解”跃迁。端到端大模型通过海量驾驶数据训练,可预判前车在黄灯时的停车意图,解决传统规则难以覆盖的长尾场景。智能座舱则通过多模态交互实现“理解人、服务人”,舱内摄像头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,及时预警疲劳驾驶,让汽车从“工具”进化为“伙伴”。
然而,大模型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。算力瓶颈制约技术落地,国内车企GPU资源普遍不足,难以支撑PB级数据训练需求。数据质量与规模同样堪忧,中文语料仅占全球训练数据的1.3%,且车企间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,导致模型训练存在“偏科”风险。此外,模型可解释性差、功能安全追溯难,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,也阻碍着大模型的规模化应用。
尽管如此,汽车产业与AI的深度融合已不可逆。随着算力共享、数据流通等生态逐步完善,大模型有望突破现有瓶颈,为汽车产业开启更广阔的智能化空间。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关于汽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关于汽车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